電波拉皮、音波拉皮大不同,一次讓你搞懂兩種差異
2022-05-16
電波拉皮
近來年,詢問度最高的非侵入式拉提療程,無非就是音波拉提和電波拉皮了,相較於音波的點狀式加熱,電波拉皮能「立體容積式」的加熱整塊肌膚組織,不僅具有毛孔緊緻、撫平臉部紋路、深層拉提的效果,更能刺激肌膚深層的膠原蛋白增生。電波拉皮不僅能作用在臉部,更能針對大範圍的身體鬆弛部位及紋路做改善,像是能緊實生產後的肚皮、上臂肌膚、淡化臀紋等等,且電波拉皮療程術後照護十分方便,近無修復期的特點也備受討論,是現今十分熱門的拉提保養方式。電波拉皮屬於非侵入性治療,其原理是利用每秒振動約600萬赫茲(6MHz)的無線高頻電波,容積式的加熱效應,治療溫度達55℃~75℃,在肌膚表層至深層產生熱能量,直導真皮層及皮下組織,最深可達4.3mm。
電波拉皮能夠持續刺激膠原蛋白新生、活化肌膚深層的彈力蛋白、纖維組織更加緊密的排列重組,使肌膚恢復細緻有彈性,且電波拉皮無需動刀、近無修護期,具有毛孔緊緻、撫平臉部紋路、深層拉提的效果。


音波拉皮
隨著年齡的增長,膠原蛋白開始老化、流失,含量逐年下降,不僅臉上長著皺紋,皮膚還變得鬆弛。音波拉皮以HI-FU高強度聚焦式超音波科技,將超聲波聚焦於單一個熱凝結點,除了能作用到肌膚底層的纖維中膈之外,並精準作用在拉皮手術才會治療到的 SMAS 筋膜層。音波拉皮能夠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不動刀、近無修護期,令臉部結構得以提升及收緊,達到輪廓拉提效果。以HI-FU高強度聚焦式超音波科技,將超聲波聚焦於單一個熱凝結點,音波拉皮治療深度可達4.5mm,音波拉提(拉皮)除了能作用到肌膚底層的纖維中膈之外,並精準作用在拉皮手術才會治療到的 SMAS 筋膜層,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不動刀、近無恢復期,令臉部結構得以提升及收緊,達到輪廓拉提效果。

「音波拉皮」與「電波拉皮」的差異
隨著年齡漸長及地心引力的關係,不少女性下半臉開始出現鬆垮下垂的現象,對於這些初老症狀或是無法接受手術拉皮的朋友,電波拉皮是讓皮膚重新恢復緊實的另一個選擇。近幾年來,除了電波拉皮外,市面上出現了音波拉皮,造成了一時的風行。不少朋友在諮詢時都會問到:那電波拉皮和音波拉皮有什麼不同呢?以下就將兩種拉皮的差異跟大家介紹。
一,使用能量不同
電波拉皮是使用電磁波,以電磁波產生的熱能來加熱膠原蛋白,使膠原蛋白的結構發生變化,同時能刺激膠原蛋白的增生,達到緊緻皮膚的效果。音波拉皮則是利用音波震動的能量來拉提。此外,兩者能量輸出的方式也有所不同,電波拉皮的電磁波能量是平行傳送,能量給予比較平均,但深度較淺。音波拉皮的超音波能量是點狀聚焦,可集中於較深層的部位,但能量給予較分散。二,使用的探頭不同
電波拉皮的探頭為小正方形,與皮膚接觸面較小,較容易浮貼皮膚,但施打的時間較久。音波拉皮的探頭為長方形,施打的時間比較短,可是因為我們的臉部是有弧度的,有些地方比較不容易浮貼,可能會影響到能量到達的深度。三,施打的範圍不同
電波拉皮基本上比較沒有部位的限制,音波拉皮因為能量較深較集中,為了避免傷害到臉部的神經,所以有神經通過的地方,例如下巴或是顴骨內側,就不適合施打。所以,如果是想同時改善法令紋的問題,電波拉皮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。四,術後恢復時間不同
電波拉皮術後比較會有紅腫的狀況,不過通常數天之內就會減退。音波拉皮術後沒什麼恢復期,皮膚表面看不出什麼變化,不過有些人下顎骨會有痠麻的感覺。面對日新月異的機器及各式各樣的廣告,想要變美變年輕的朋友,在接受這些醫美課程之前,最好還是詢問專業醫師的建議,才比較有保障。

「音波拉皮」與「電波拉皮」的比較
電波拉皮與音波拉皮都是高科技的產物,妥善運用皆可發揮不錯的治療效果。音波拉皮是最近幾年發展的系統,作用深度雖然大於舊式的傳統電波拉皮,然而電波拉皮原廠亦研發實際作用深度更深的Total Tip黃金塑顏電波探頭系統,雖然兩者皆有緊膚、拉提的效能,但電波拉皮和音波拉皮作用原理與效果仍有頗大的差異,音波拉皮與電波拉皮的作用原理比較如下:1. 作用深度:Total Tip黃金塑顏電波 > 音波拉皮 > 傳統臉部電波
音波拉皮通常可變換三種探頭,將能量集中於三種深度:1.5 mm、3.0 mm、4.5 mm,作用深度打得比傳統臉部電波探頭(Face Tip,藍色探頭)深,舊式電波拉皮只作用於真皮層與皮下組織,但音波拉皮通常可作用在4.5mm的深度,所以拉提效果較佳。目前新型橘色的ThermageTotal Tip黃金塑顏電波探頭(又稱為DC探頭、黃金探頭)的實際到達深度又比音波拉皮還深,於4.3mm仍有37%的能量,即使在超越4.5mm深度時,仍具備電波能量,對SMAS肌肉筋膜層有深層加熱的作用。以B-mode超音波影像,觀察眾多受試者臉部真皮層厚度,大約介於1-2mm之間,而臉部某些部位的骨骼深度,可能小於等於4.5mm,而且臨床實際觀察中,音波拉皮3.0mm探頭就有不錯的效果,使用4.5mm的音波探頭,若施打於骨骼深度小於4.5mm處,可能讓聚焦音波能量反射,造成灼傷等副作用。故這方面的作用深度比較並不是影響效果最重要的參數,亦即不是作用越深效果就絕對越好。

2. 刺激膠原蛋白新生效應:新式電波拉皮(Thermage CPT, total tip)>音波拉皮(Ulthera)>舊式電波拉皮(Thermage NXT)
在進行肌肉筋膜層(SMAS)的深度治療時,音波拉皮以聚焦方式作用,避開表皮與真皮層,避免表皮燒燙傷的問題,而電波拉皮則以施放冷媒的方式,保護表皮,但能量會作用在真皮層與皮下組織。雖然電波拉皮和音波拉皮都具有熱效應,但電波拉皮是以「容積式加熱」方式,所有治療區域100%的面積都會受到能量作用,得到整個體積的膠原蛋白新生。音波拉皮是以HIFU聚焦方式,類似用放大鏡匯聚太陽光的方法,只有目標平面一小部份的面積受到作用,也就是點狀加熱,得到點狀的膠原蛋白新生,不像電波拉皮是整個體積的作用。在2014年美國皮膚科醫學會發表的研究成果中,有研究人員與醫師以音波拉皮Ulthera、舊式電波拉皮(Thermage NXT) 、新式電波拉皮(Thermage CPT, total tip) 為比較對象,探討這三種治療方式得到的膠原蛋白新生(neocollagenesis)與彈性蛋白新生(neoelastogenesis)的程度,這些新生蛋白可能產生皮膚緊緻效果,結果發現三種機型治療後造成的變化,若以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新生的範圍排序:
新式電波拉皮(Thermage CPT, total tip)>音波拉皮(Ulthera)>舊式電波拉皮(Thermage NXT)
3. 作用溫度:音波拉皮(可超過攝氏65度,約於60-70度) > 電波拉皮(攝氏55-65度)
膠原蛋白在低溫時不會收縮,在研究員先前參與之研究發現,膠原蛋白從體溫加熱至約攝氏55度以下的狀態,並無明顯變化,但隨後只要輸入小幅熱能,使溫度提昇攝氏2-3度,就會有明顯的收縮變化,而且溫度愈高,變化愈大,到攝氏60度以上可出現結構明顯改變的效果。此結果表示針對膠原蛋白的治療,需跨越某溫度閾值才會有效。電波拉皮將電波能量大面積發送,企圖加熱整個探頭籠罩下的體積,有書籍記載其溫度約在 55º C至75º C之間,但較可信的數據約在攝氏65度附近。電波拉皮的穿透深度與探頭電路設計有關,而能量堆疊效率與實際作用溫度,則決定於操作者手法、施打路徑與治療經驗。
4. 神經傷害風險:音波拉皮(較常見) > 電波拉皮(無、極度罕見)
音波拉皮將每一發的聚焦音波能量匯聚在某幾個點,而且溫度可達60-70º C之間。以Ulthera儀器為例,每一發(每一條)能量聚焦在17個點,如果重要的神經恰好位於這幾個點,就可能造成永久性(不可恢復)或暫時性(可逆)的神經傷害副作用(視神經受傷害的程度而定)。因此基於安全考量,Ulthera的中文仿單「使用禁忌」標示「本產品可能傷害神經,禁止施打於下巴及下頷骨邊緣」電波拉皮以RF電波能量大面積發送,藉由多回合的累積,使每個治療部位逐漸均勻加熱至目標溫度,配合「熱感回饋」的治療技巧,在有良好訓練的醫師操作下,可避免神經燒灼的危險。
雖然電波Thermage Total Tip也可以打到和音波同樣深,但音波是一次性聚焦式能量輸出,電波是多發數疊加,而且音波的最高溫度比電波還高,所以音波傷害神經機率較高,電波則否。此外,神經對熱的耐受性比皮膚高,如果電波打到皮膚灼傷時,神經通常還不會受傷,所以通常電波的副作用是皮膚灼傷、水泡、水腫、疤痕,幾乎沒有神經傷害的報告,而音波的副作用包括皮膚灼傷、水泡、水腫、疤痕,也可能有神經傷害。
結論:由於音波是一次性發射聚焦能量,有機會讓神經在瞬間暴露在高溫下,不像電波是緩慢提昇溫度,所以施打到有可能傷害神經的危險區域時,要比打電波時更加謹慎。
5. 可治療面積:電波拉皮 > 音波拉皮
為了安全性,電波拉皮需避開鼻子、喉結、甲狀軟骨等位置,由於音波拉皮具有神經傷害風險,除了要避開上述位置,尚需避開許多面部神經的通道,例如音波拉皮不建議施打於法令紋、木偶紋、下巴、顴骨、眉尾、眉心、額頭中央,所以在臉部的實際作用面積遠小於電波拉皮,對皮膚膠原蛋白更新的效果也相對受到影響。6. 未來長期多次治療安全性:電波拉皮(可) vs 音波拉皮(尚待研究,較不建議長期反覆使用)
自2003年起,電波拉皮已歷經十五年以上的臨床觀察,長期與多次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已被確認,因此可以在治療後,於未來視需要可持續進行多次治療;而音波拉皮在衛福部刊載的中文仿單明確提出警告,目前尚無完整的臨床實證支持長期反覆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,因此較不建議長期反覆使用。
根據音波拉皮許可文件(衛部醫器輸字第025344號 Ulthera System許可證仿單)記載,關於長期反覆使用Ulthera System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,目前還沒有完整的臨床研究,也尚缺乏相關證據支持,因此無法建議是否可在特定時間點進行反覆治療。由於欠缺安全性與有效性的研究,醫師及病患需自行評估再次或多次進行治療的風險。根據Ulthera System在美國進行的上市後追蹤資料,建議觀察期須保持從第一次接受Ulthera系統治療至治療後18個月較為妥當。
電波拉皮vs音波拉皮-小整理
新式電波拉皮(黃金探頭) vs 舊式電波拉皮 vs 音波拉提之比較圖表整理如下: